大腸鏡檢查簡介
大腸鏡檢查,是透過大腸鏡直接觀看整段大腸內壁之情況。醫生會以一條長幼(直徑約1.4厘米),末端裝有微型鏡頭的光纖管道,探入測試者的肛門,進入直腸,經乙狀結腸、降結腸、橫結腸、升結腸直至盲腸。如發現瘜肉,可立即使用輔助儀器在檢查時進行瘜肉切除,進行病理檢查。由瘜肉惡化成大腸癌,大約需要十年。只要在「黃金十年」內,將瘜肉切除,就可以防止它演變成癌症。
哪些人士有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
1.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,大便持續帶血或黏液
2. 大便習慣改變,如便秘、持續腹瀉、排便不清
3. 腹痛或腹部有腫塊
4. 年逾五十歲或曾患腸瘜肉或直系親屬曾患腸癌者,預防腸癌
大腸鏡檢查前準備
1. 檢查前三天,只可進食低渣滓食物,避免高纖維食物,如荳,蔬菜,水果等。
2. 檢查前一天 ,需要服用輕瀉劑,完全清洗腸道,避免糞便阻礙觀察大腸情況。只可進食流質食物,例如肉湯、稀粥等。
3. 如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藥物過敏症等病症,應在檢查前向醫生查詢有關服用藥物的安排,醫生或會建議檢查者在檢查前暫停服用某些藥物。醫生解釋檢查過程後,需要簽署檢查同意書。
4. 裝有心臟起搏器,應通知醫生。
5. 檢查前,除下眼鏡,假牙,飾物和任何金屬物品。
6. 建議安排一位人士陪伴離開,因曾注射鎮靜劑,可能會感到暈眩。
大腸鏡檢查過程
1. 如選擇鎮靜注射(Sedation),醫護人員會按醫生處方鎮靜劑注射,令檢查者睡眠,減少不適。常見的藥物包括 Midazolam 和 Pethidine 等。
2. 如選擇監測麻醉 (Monitored Anesthetic Care, MAC),麻醉科醫生會將麻醉劑以靜脈注射途徑給藥,常見的藥物包括 Propofol 和 Fentanyl 等。
3. 檢查者保持左側臥和曲膝姿勢,以便大腸鏡能順利進入腸道。檢查時會有先進儀器監察血壓,心跳和血含氧量。
4. 檢查時需要將空氣打入腸中。令腸道膨脹以便檢查,檢查者在完成檢查後可能會感到不適,如「成肚氣」的腫脹感。為了紓緩和減低腫脹感,中心將會打入較易被人體吸收的二氧化碳,不會滯留在腹中,紓緩腹脹。
大腸鏡檢查後注意事項
1. 檢查後,檢查者會在復甦區臥床休息數小時,直到完全清醒,才可起床活動。期間醫護人員會密切監察檢查者生命表徵。
2. 曾接受鎮靜注射,檢查者會忘記部份檢查情況,感到頭暈。在檢查後,切勿駕駛車輛、操作機器,簽署重要文件和作重要決定,檢查者最好在家人陪同下接受檢查,以策安全。
3. 在一般情況下,病人完全清醒後,可以恢復正常飲食。由於檢查時曾注入氣體使腸道膨漲,所以檢查後會有輕微腹部氣脹及頻頻放屁,但情況會慢慢消失。